國小部

20150417 台中都會公園

主題:鳥類的遷徙

內容:臺中市大肚山台地上的臺中都會公園。公園的面積很大,是少數在都會區中提供野生動、植物一處棲息的環境。余老師說,春天是候鳥過境的季節,許多在台灣度冬的候鳥已經換好繁殖羽準備北返,而都會公園恰好在候鳥遷移的路徑上,所以今天是來都會公園觀察鳥類,看看是否能夠幸運的看到候鳥們。

老師先拋出一個問題與大家討論:「什麼是鳥類?鳥類有怎樣的特色?」學生們盡其所能的講出他們印象中「鳥」該有的樣子。最後老師幫大家總結。鳥是具有兩足、恆溫、卵生的脊椎動物,身披羽毛,前肢演化成翅膀,具有堅硬的喙,沒有牙齒。而據今的推論,已經滅跡的恐龍很有可能是鳥類的前身。另外,鳥類是會飛的動物中壽命比較長的,有些可達三、四十歲。像昆蟲會飛,但是壽命很短。

上圖是水黃皮種子,下圖是猴板凳。
 
















由於鳥飛翔、跳躍的動作實在太靈巧了。老師拿出他的圖鑑表來向大家說明我們剛剛遇到的動物。
老師根據剛剛聽到的身影與叫聲,推測可能是粉紅鸚嘴,這是臺灣常見的鳥類,有張又短又鈍、略為下鉤的喙,就像鸚鵡嘴巴一樣,頭頂是葡萄紅色。若從行為上來作分類,可將鳥類分為留鳥與候鳥,而候鳥可再細分為夏候鳥(夏天來)、冬候鳥(冬天來)與過境鳥(只做短暫的停留)三類。
另外,我們看
到天空上有數隻盤旋的老應,老師從牠的體形與翅膀張開的形狀推測是灰面鵟鷹,也就是俗稱的灰面鷲。(老師的圖鑑中,上面食指右邊的圖片)這種鳥類在每年的三月左右,牠們會從南方經過台灣到北方繁殖,一路上會經過彰化八卦山、臺中大肚山等地。但隨著現今環境的開發與破壞,他們北返的路徑已悄然改變,從原本的臺灣本島上空改道走海線,從海邊經過澎湖往北飛。
    ▲油桐花。             ▲偶遇一群可愛的火雞。

▲學生撿到一顆神秘的種子,老師說這是海芒果的種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