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小部

20150109 大坑二號步道

主題:認識中海拔山區植物

 
內容:大坑風景區目前有十條登山步道,有分難易程度。我們這次要來挑戰與認識的,是海拔介於445至745公尺之間,景色清幽迷人,最為人所讚美的二號步道。
  在步道的開始處,用特殊的鳥鳴聲迎接我們的是一群小彎嘴畫眉鳥,其特殊的「ㄍㄡ ~ㄍㄨㄟ~」叫聲,讓研究生態已久的老師聞聲便驚喜的拿出望遠鏡來確認,並向孩子們仔細的介紹小彎嘴畫眉鳥的特徵與習性。除了小彎嘴畫眉鳥之外,還夾雜著幾隻翠綠色、體型較為嬌小,邊飛邊叫的綠繡眼。

 


看到這張警告標誌,有些孩子們好奇中夾帶著幾分緊張的情緒,向老師求證這裡是否會有蜜蜂出沒。老師說,若是在10月、11月(秋天)之前,確實會有遇到蜜蜂的機會;但在這寒冷的冬日一月份裡,這樣的機會是比較少的。
 

 



這攀爬在樹幹上的植物叫做風藤,這是一般市面上用來包檳榔的荖葉原生種。用來包檳榔的荖葉是經過人工改良的品種。(風藤近照圖)風藤綴有結串的紅色小果實。


這是一棵常見於二號步道兩旁的無患子樹。


已掉了滿樹樹葉的樹梢上,露出了結實累累的無患子果實。老師告訴大家,無患子的果皮含有皂素,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,可用於清洗,是古代的主要清潔劑之一。(右圖)掉落在地上的無患子果實。無患子的果實,成熟後會由綠色轉為半透明的棕色,並且果皮會皺縮。



接下來就是此趟教學中較具挑戰的枕木步道,與坡度接近八十度的好漢坡,以及風光明媚的好景色。

 



爬到半山腰的休息棧道後,我們認識的這棵樹叫做小西氏石櫟。余老師說它的果實圓圓扁扁,長得非常可愛,但可能季節不對,所以這趟教學中都找不到半顆小西氏石櫟果實。








 
 
余老師向我們介紹,這片葉子是遭受到潛葉蠅的幼蟲侵蝕。幼蟲在葉片組織内潛食葉肉,形成白色曲折線條的食痕,越積越多便組合成一大片斑痕。

 
 



這是青剛櫟的果實,長得十分討喜。孩子們一見著,莫不異口同聲的直說可愛。(右圖)孩子們展示在路旁撿到的青剛櫟果實。

 

這是當地的流浪狗,正靜靜的望著小朋友吃點心,盼著能分享到人類的食物。余老師隨機教育大家,在野外不要隨意餵食野生動物,因為大多數的動物都具有覓食與捕食的能力;一旦野生動物習慣人類的食物與餵食,便會漸漸喪失其原先的捕食能力,或者進而搶奪人類食物(如柴山獼猴)。若是真心的愛護動物,應視其真正之需求來給予幫助,切莫因一時情緒之起而隨意作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