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小部

20150306 大坑一號步道

主題:植物的觀察與分類

內容:大坑一號步道是位於頭嵙山最北方的登山步道,步道是由木棧、石版及水泥步道交錯而成,蜿蜒小徑裡樹木茂盛,可免受日曬之苦。由於海拔高度介於395至700公尺之間,坡度較為平坦,途中繞過果園、竹林,有一體能訓練場,內設十多項兒童親子遊憩設施,包括木棧道、體能訓練設備、迷宮,還有涼亭等。


首先認識的是一棵高大的喬木-稜果榕。由於它的果實表面有數條明顯的稜線,便以此為命名。這是球形的隱花果,照片中剖半的稜果內部深咖啡色夾雜白點的部分即是花朵,尚未成熟的是淡黃色,成熟後轉成深咖啡色。余老師說,我們吃的果實是花托的部分。




再往內走一點,滿布于路邊與谷地上的紫色小花,叫做:紫花藿香薊。老師向大家介紹,這種菊科的植物是傳統的中藥材,以前的人們在戶外受傷,會將紫花藿香薊的葉片揉碎敷在傷口上做簡單的止血,有時也會拿來熬煮青草茶。另外,在中南部大都是紫花,而在北部大都以白花居多。
 


 




今天的上課內容老師要大家學會觀察與分類,並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葉片讓學生觀察、認識。

 


 






我們可以運用人的感官(視覺、觸覺、嗅覺)進行觀察。老師現在手上拿著較大型的葉片有著平整、圓弧的葉緣,稱為「全緣葉」。而另一小片的葉緣上滿是鋸齒狀,稱為鋸齒緣。
 





 









這種形狀的葉片,成為裂葉。
 






 





接下來是摸摸每一片葉子的觸感,有些是光滑的,有些是附有絨毛的,有些具有厚實感,有些摸起來很薄。

 




學生在描繪葉子與葉拓
 










 




接著,讓孩子們自己去找一棵植物,仔細觀察過後向大家介紹。孩子介紹的這棵植物叫作臺灣欒樹。雖然這樹種在臺灣很常見,但在這個時節裡樹上並沒有我們善於辨認的紅褐色果實,所以當老師問大家這是什麼樹時,沒有一個人答對。另外,照片的右下角是臺灣欒樹的樹枝,樹皮上佈滿著用來交換氣體的皮孔。



 






另一位孩子介紹的樹,叫作白袍子。因為這種樹的樹葉背面在陽光下會呈現較白的顏色,故名為白袍子。在右下角的照片中,可以見到接近葉片基座的附近有兩個腺點,它會散發味道吸引螞蟻來保護它。
  


 

最後,讓小朋友們在體能訓練場玩耍。